万亩荒沟变身“绿色银行”
来源:(山西新闻网) 时间: 2020-06-05 点击:1324 点赞:0
万亩荒沟变身“绿色银行”

昔日荒土沟如今满目葱翠,变身生态绿洲。 本报通讯员摄

孟夏的清晨,阳光早早照进河津市赵家庄乡万亩荒沟生态治理工程现场,各种品类的苗木排列整齐,微风中正舒展新叶,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好看……人们在这满目葱茏中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可谁能想到这个满眼是绿、产业兴旺的生态绿洲一年前还是草木难寻、人迹罕至的荒土沟。

科学治理,让荒沟披上绿装。赵家庄乡万亩荒沟涉及伏伯、北辛兴等6个村,全部承包到户,然而,由于地质地貌限制,无浅层地下水,地表土壤干燥,加上交通不便,一直无法耕种,雨季到来时,水土流失严重,人们饱受困扰。

近年来,河津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一山、两核、两带、三河、四区、五循环”的生态框架,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荒沟治理工程、滩涂治理及护岸林带建设工程、平原景观带建设工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荒沟治理不能简简单单地挖坑种树,更要让群众受益。赵家庄乡干部们探索出“土地流转、多元投资、专业管护、群众受益”的新模式,将一家一户散种的土地统一流转,进行集约化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荒沟开发治理,采取企业与合作社共建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共同投资,平田整地、开通道路、打井修渠、栽植苗木,产生的效益共同享受。“生态治理让荒沟有了生机,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北辛兴村的赵红霞一边管护苗木一边介绍,农户可以就近务工,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乡村两级也能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66岁的师水贞就是荒沟治理的受益者,他家的4亩荒沟地通过集中流转,已经由专业合作社栽植上了国槐等苗木。“没想到我家的这4亩撂荒地也能有收入。每天在这满眼绿色的地里干活,心劲可大了!”看着茁壮成长的树苗,师水贞笑着说,“种什么苗、怎么管理,都由合作社负责,我就既能收地租,又能拿工资。”

未来可期,走向高质量发展。赵家庄乡一直是河津的苗木之乡,现已发展苗木种植2万余亩,有苗木龙头企业5家,专业育苗村10个。2019年打响万亩荒沟生态治理攻坚战后,苗木龙头企业参与荒沟治理,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苗木产业,呈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目前,苗木企业和合作社在赵家庄乡荒沟里已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栽植白皮松、红枫、皂角、樱桃、核桃、樱花、五角枫、金叶复叶槭、太空红霞杨等30多个品种40余万株,共4000余亩。并依托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和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积极引种太空红霞杨、金丝吊蝴蝶等植物新品种和珍稀品种,陆续引进最新专利3D打印土、植物基因靶向克隆技术、植物多重复合辐照技术、沙荒节水移苗技术、土壤快速分析检测技术、植物智能监测管护系统、泡腾片式瞬溶植物营养液、植物萃取天然抗生素树种及专用深加工设备等新技术,为苗木栽植和荒沟治理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赵家庄乡党委书记李惠民对万亩荒沟生态治理工程信心百倍,“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扩规模、提品质、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和‘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产业工人+新型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打造绿色产业链,把万亩荒沟建设成集种苗产业、田园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高效产业基地,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开发荒沟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周明飞 本报通讯员薛俊杰 武咏梅

(责编:_刘洋_、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