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赋能碳中和
来源:(能源新闻网) 时间: 2021-06-09 点击:1708 点赞:0

能源新闻网讯中国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上海频道殷正明报道第五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由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上海新能源人才培训中心以及中建材集团综合能源碳中和研究院等单位联办,论坛主题是 “能源互联网赋能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赋能碳中和

目前,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共享网络。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

能源互联网发展应面向零碳能源

国家发展改革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周大地认为,电力系统首先要解决在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状态下,实现稳定运行。

能源互联网赋能碳中和

目前的能源互联网还是针对分布式的新能源,化石能源热电能联供,还有把供热供电制冷系统互联,把区域的能源系统互联优化,形成能源互联,现在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考虑到电力系统最多25年就要实现零碳化,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过程将明显加快,能源互联网应该面向零碳能源发展。

近期是可用传统火电来支撑非化石能源的加速发展,中期就要考虑用储电和电动车储能系统进行互动,中远期要考虑包括建筑物的直流系统,工业用的直流系统和发电系统的互动,同时充分发挥水电、核电在电力系统的稳定作用。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当中的精确预测和调度,对用电用能端的新型电气化需求的智能预测和需求侧管理,对于互动性用户的系统性调控会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协同使大数据价值实现最大化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清洁化、电力数字化最好的结合点。上海电力大学围绕国家海洋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电网数字化体系构建的重大前景,通过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挖掘与应用,实现电力时空大数据的智能感知与协同处理,将大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应用到电力物联网,智能微电网以及海岛微网的多个场景。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黄冬梅教授指出,协同就是利用空、天、地、海一体化的侧网,实现对配电网以及外部环境进行量测,对电网外部的风、温、流场的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协同繁衍,实现对电网故障的外因建模,借助配电网的测量数据对内因建模,利用多尺度的协同建模与计算,为配电网安全与运维提供支持。

电网是高效能源体系构建重点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一直是三层,物理层、信息层和价值层,涵盖了风、光、氢、生物质、CCUS,面向了三个重点领域,电网有效地跟其他的能源网络结合,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同时能够更好的消纳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赋能碳中和

电网建设,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的重点。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博士说,数字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数字化的基础是有数据,所以建设电力物联网应该是第一步,要解决的,是低成本、免维护、广覆盖、低功耗等等一系列的硬件技术问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能源互联网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公司创建的新能源云项目,将新一代的信息系统与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态圈的业务深度融合形成的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刘劲松说,新能源云可聚合全部数据要素,以提高整体资源的配置效率,服务绿色发展和碳中和,服务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能源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能源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