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煤矿监管:过度执法与疲于应付的困局
来源:(煤文化) 时间: 2024-12-18 点击:325 点赞:0

煤矿,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本应在科学有效的监管下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当前煤矿所面临的监管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陷入了一种看似忙碌却成效不佳、无限恶性循环的困境。

一年到头,煤矿陷入迎检、陪检、陪吃、陪喝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县、市、省等各级监管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起彼伏。

监管过度,让煤矿疲于应付

煤矿上的各级管理人员在这种频繁的检查冲击下,根本无暇专注于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提升,疲于应付监管部门的各类检查。上一轮检查的问题还在整改的半途中,新的检查队伍又已接踵而至。这种应接不暇的状态,使得煤矿管理工作陷入了混乱和被动,无法按照合理的节奏和计划去推进。

如果有可能,把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和煤矿上的各级管理人员调换一下,那些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干的还不如煤矿上的那些人,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更会怨声载道。

那些前来检查的各级监管部门人员,多数时候并非是带着去给煤矿解决问题和指导而来,而是带着罚款的任务。他们手握权力,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专业指导作用,对于煤矿在安全生产、技术改进、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实质性问题,他们往往束手无策。煤矿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无奈地接受各种罚款通知,却得不到真正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支持。

监管过度,成了一家之言

更令人担忧的是,权力在部分监管人员手中似乎变成了一种霸道的工具、敛财的手段。他们的言论成为了不容置疑的“圣旨”,煤矿方面即使有不同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释,也只能选择默认,因为一旦稍有反驳,把那些人惹下,就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报复。这种权力的滥用和不对等,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使得煤矿企业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也只能忍气吞声。如果那些监管部门的人没有了权利、没有了处罚权,试问他们还能干些什么?

监管过度,成了敛财之道

此外,还有一些监管人员去煤矿检查时利用职务之便,强行向煤矿推销指定的设备或强令使用某种工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运营压力。如果煤矿不接受这些推荐,那么煤矿在后续的检查或者手续办理过程中,就会遭遇各种刁难。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监管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而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往往只是一些表面上的、无关紧要的小瑕疵,如“这儿不规范”“那儿不标准”等。对于那些真正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探讨,无法给煤矿给出科学的指导意见。这就导致了煤矿在整改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监管过度,追求了数量

更奇葩的是后来出台了一个重大隐患奖励的办法,本意或许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管效果,但在实际执行中却事与愿违。各级监管部门的人员为了获取奖励,到煤矿上不是积极帮助、指导解决问题,而是挖空心思地寻找重大隐患,即使找不到真正的重大隐患也要弄个涉嫌重大隐患。这种心态的扭曲,使得监管工作偏离了其原本的目的,从预防和解决问题,变成了谋求利益、追求发现隐患的数量和严重性。

如此这般的煤矿安全监管,显然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煤矿行业永远也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和可持续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改革和调整。

改变现状,顶层需要反思

首先,监管部门自身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整顿。明确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和彰显权力,而是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促进其健康发展。监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煤矿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改变现状,监督机制不可或缺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要对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约束,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正当执法。建立煤矿企业投诉渠道,对于监管人员以权谋私、刁难企业的行为,必须予以严肃查处,以维护监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改变现状,应多倾听煤矿的诉求

再者,加强与煤矿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监管部门应当倾听煤矿企业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鼓励煤矿企业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标准,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监管压力。

改变现状,应注重解决问题质量

此外,对于奖励制度等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奖励应当侧重于鼓励监管人员与煤矿企业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水平,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发现隐患的数量。

最后,整个社会也应当关注煤矿监管的问题,形成舆论监督的力量。促使监管部门更加规范、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责,推动煤矿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煤矿监管的纠偏与重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让监管回归正轨,建立起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煤矿行业的长治久安,为国家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煤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